文章

首 页 >> 精益生产

产品质量概论

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13-07-03

在很多公司内都出现过这样的一个有趣的现象:对于产品的某个具体特性,质量检验员认为是质量缺陷、问题,而生产人员却认为不是质量缺陷,甚至设计、工艺工程部门的技术人员与质量检验员的意见也不一致,大家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在问题判别上,而不是集中精力去解决质量问题。如果我们在公司建立一套有效的产品质量标准,并在设计、工艺工程、质量、生产车间/部门贯砌统一的质量标准,公司各个层面的员工都按产品质量标准作为衡量产品质量的唯一标准,则大家就可以客观地评估产品的质量,将更多的精力放到问题的解决和持续改进上。

产品质量标准是贯穿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质量特性要求,它具体描述了对产品特性的可衡量的要求,这些要求体现了顾客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产品满足了这些质量要求即能够满足顾客的要求。该标准中的顾客满意是指保证我们的产品满足公司内、外部顾客的要求,其目的是提供给横向职能团队进行产品评估的标准。在公司与供应商、客户进行沟通或公司内部上下工序进行沟通时经常出现对质量状态评估不一致的状况,就是因为我们进行判断的依据是每个人的经验或观点,而不是基于共同的、统一的、客观的标准,如果每人都用同样的一把尺去测量产品那大家就会得出统一的结果,最后大家进行质量问题判断时都会基于标准而不是基于个人的主观看法。

有效实现产品质量标准的思想,首先要求企业有一套文件化的程序来制订、批准和修改产品质量标准,保证公司内各个部门、车间、生产现场正在使用的产品质量标准是最新的、有效、受控的.在企业中经常出现设计部门、质量部门更改了产品质量标准,但生产现场还执行原来的产品质量标准,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对产品质量做出错误判断或遗漏缺陷的状况,从而使企业的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为了有效传递、执行产品质量标准,企业的设计、工艺工程、质量等部门以及各车间都应该有各自的程序文件保证产品质量标准从设计部门及时有效传递到生产现场,并在生产现场及时更新操作标准化工作文件,以使现场每个班次的员工都按统一的标准开展工作。

第二,产品质量标准必须满足顾客需求(例如通过外部调查、测评得到的数据来确定),以及工程和法规的要求。产品作为一个商品提供给顾客之前,它首先需要满足国家对产品强制的法律法规要求才能顺利上市;顾客在产品使用的过程中会反馈产品存在的问题或提出改进意见,另外企业本身也会在产品的试验等测试性活动中发现有待改进的问题,所有各方面的要求、问题控制都需要通过产品质量标准这种方式体现出来,从而才能在产品生产的每个制造过程中实施产品质量控制,避免质量问题的重复出现。

第三,产品质量标准要让现场使用者/操作工都清楚并溶入标准化工作中。产品质量标准从设计部门传达到现场的过程中,需要对质量标准进行层层转化。设计部门的质量标准面对的是工程技术人员,它采用的是工程技术方面的专用术语,这些术语对于生产现场的员工来说是很难理解和接受的,所以产品质量标准传递到生产现场时,它应该是从现场员工的角度出发去描述质量标准,多用一些图片和实物样本来说明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从而让现场员工一看就明白质量标准要求;另外需要注意的一个方面是产品质量标准转化为现场标准时要注意标准要求应该便于在现场进行测量、判断的,这样在生产过程中才能保证质量标准的执行。为了使产品质量标准能够在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得到执行,需要将产品质量标准贯砌到标准化工作中,使生产过程中的每个工作循环都执行质量标准要求,这样才能使每个产品的质量都能满足质量标准要求。另外当一个产品在公司多条生产线或多个工厂分别进行生产制造时,这些生产线或工厂所使用的产品质量标准都应该是相同的、一致的。产品质量标准在制订时需要注意后工序的质量标准不能比前工序的更严格。如果某项质量要求需要在多个工序进行检查控制时,则在这些工序中,越在前面的工序对该项质量的要求应越严格,这样才能保证后续工序能够标准要求

产品质量标准要定义并应用于制造过程的各个阶段,特别是对于一些新产品,更需要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定义清楚产品质量标准,从而才能在产品试生产的各个阶段验证制造系统能力满足产品质量标准要求的能力,为在正式生产前发现问题和问题解决提供支持,这样才能保证正式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在产品、生产线启动正式生产后,要有一套正式的程序在生产和工程部门间反馈/前馈工程能力和产能,当生产系统在工程能力和/或产能上出现问题时能够得到工程部门的支持解决相关的问题,使系统能够在保证满足质量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源源不断生产出客户需求的产品。

以上简述了如何建立、维持有效的产品质量标准,如何发挥产品质量标准的作用需要企业各方面的人员都以产品质量标准作为衡量产品质量的唯一依据,从而在公司内形成以标准为依据而不是以观点、看法的依据的质量文化,这样公司上下才可以在现在的质量标准基础上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