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质量管理

首 页 >> 精益生产

中小企业如何把握精益生产管理

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14-06-13

 编者按:“精益生产管理”是一套系统完整、逻辑清晰的管理模式,也是一种先进的生产模式。它不仅仅包括手法和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思想传承。精益生产管理以最大限度地消除浪费为目的,用最精简的组织,最合理的生产流程,最迅速的响应,最及时的管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达到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品质的目的。精益生产管理是多品种小批量条件下的最优生产方式,实施精益生产管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

    精益生产管理将企业生产活动按照是否增值划分为三类:增值活动、不增值尚难以消除的活动、不增值可立即消除的活动。精益生产管理将所有的非增值活动都视为浪费,并提出生产中的七种浪费,实施精益生产管理就必须着力消除此七种浪费。长期以来,人们重视增值活动的效率改善而忽视向非增值活动的挖潜。研究表明,物资从进厂到出厂,只有10%的时间是增值的,精益生产管理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将提高效率的着眼点转移到占90%时间的非增值活动上去。

    企业实现价值的源头是顾客,精益生产管理提出产品价值由顾客确定,要求从顾客角度审视企业的产品设计和生产经营过程,识别价值流中的增值活动和各种浪费。企业应消除顾客不需要的多余功能和多余的非增值活动,不将额外的花销转嫁给顾客,实现顾客需求的最有效满足。精益生产管理将所有的停滞视为浪费,要求各增值活动流动起来,强调的是不间断的价值流动。传统的职能分工和大批量生产方式,往往阻断了本应动起来的价值流,造成大量浪费,如大量在制品积压、生产资金占用、厂房利用率降低、管理成本增大、批次质量风险等等。精益生产管理认为过早生产、过量生产均是浪费,应以需求拉动原则准时生产。需求拉动就是按顾客(包括下游工序)的需求投入和产出,使顾客能精确地在需要的时间得到需要的产品,如同在超市的货架上选取所需要的东西,而不是把用户不太想要的东西强行推给用户。拉动原则由于生产和需求直接对接,消除了过早、过量的投入,而减少了大量的库存和在制品,大幅压缩了生产周期。

    精益生产管理要求人们要识别价值流,采用JIT(准时化)、一件流等方法实现增值活动按需求连续流动,并应用5S、TPM、防错、快速转产等方法为价值流动提供支持和保障,其实施是永无止境的过程,其改进结果必然是浪费的不断消除、价值的不断挖掘,以及企业活力的不断增强。精益生产管理的思想内涵可概括为五点,分别是顾客确定价值、识别价值流、价值流动、需求拉动、尽善尽美。理解并应用好此五项精益思想原则,就掌握了精益生产管理的成功秘诀。

    差异是生存的前提,任何好的管理理论或方法如果不与本企业实际相结合,都不会给本企业带来帮助和改变。管理方法可以学习运用,管理模式则只能借鉴。精益生产管理的实质还是离不开企业完善的管理体系,包括积极向上、团结合作的企业文化。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到底应该从精益生产管理中学什么呢?

    学习和引进全面质量管理方法

    所谓全面质量管理就是全员、全面、全方位进行质量管理,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在国有企业普遍推行,并且取得了显著效果。全面质量管理强调质量是生产出来而非检验出来的,由生产中的质量管理来保证最终质量。生产过程中对质量的检验与控制在每一道工序都进行,如首件三检制、抽检、巡检等,保证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根据情况,可以立即停止生产,直至解决问题,从而保证不出现对不合格品的无效加工。产品质量零不良就是这样生产出来的。

    学习流程规范、精准生产

    优化完善作业流程应该成为企业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的首要工作,没有规范的做事方式,就不会有精益生产。精准生产要求计划准确周密,具备预测预判能力,对上下供应链要求做到及时供给、准时交货,既要不良品为零,也要库存为零。

    学习不断优化、持续改进

    精益生产管理既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生产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企业管理和运营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生产方式,即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它同时又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实施精益生产就是追求卓越,就是追求精益求精、尽善尽美,为实现七个零的终极目标而不断努力。

    总而言之,精益生产管理推行成功与否,与每个人、每个部门息息相关,它不单单是制造单位的事情,也需要人事、研发、采购等单位的共同参与。我们要广泛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部门与人员,避免周边单位的不配合造成精益推进的虎头蛇尾,也要对部分项目存在失败的风险有清醒的认识。即使对精益思想与精益框架已经有很清晰的把握,甚至也有成功的经验,但是仍需要我们根据自身情况去找出适合自己的做法。